近震高频接收函数研究滑坡体结构
编号:10 稿件编号:52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5-27 18:15:34 浏览:805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4:5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8] 8、地球物理 » [S8-1] 8、地球物理-1

暂无文件

摘要
  接收函数被广泛用来反演地震台站下方的结构。然而,由于地球对地震波高频信号的衰减作用,基于远震提取的接收函数很难有效用来反演浅层结构信息。近震数据由于其高达数十赫兹的信号,能被用来探测浅层结构特征,比如浅表沉积层或者滑坡体结构。我们理论计算了入射到滑坡体底界面的近震P波震相的入射角,发现其近似满足近垂直入射的要求,证明了滑坡体上地震台站接收到的近震资料能用来提取高频接收函数。我们发展了接收函数Vp-Vp/Vs叠加方法,基于间断面产生的Ps转换波,PpPs及PpSs+PsPs地表多次波三个震相和直达P波的到时差,同时约束地表到间断面的平均P波速度和Vp/Vs比值。
  基于布设在西山村滑坡上密集流动台记录到的近震数据,我们把原始地震三分量旋转到平行于滑坡体表面,然后采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计算接收函数(Zhu and Kanamori, 2000)。我们进一步采用接收函数Vp-Vp/Vs成像方法(危自根等, 2017)和非线性波形反演方法(Li et al., 2010)反演滑坡体台站下方的泊松比和S波速度结构,并结合滑坡体上钻孔和电磁测深数据探讨滑坡体的结构和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滑坡体泊松比普遍高于0.33, S波速度主要在0.1-0.9 km/s内变化。高异常泊松比(>0.44)主要分布在滑坡体不同块体的交界区和h2块体的西边缘, 大致对应滑坡体厚度变化剧烈的区域, 很可能是潜在的滑坡危险区域。滑坡体底部广泛分布10-30 m厚的0.05-0.2 km/s的低速层。滑坡体高的泊松比和底层广泛分布的低速带可能与区域内富集水有关。我们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近震高频接收函数能有效约束浅表结构特征, 进而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和灾害减灾提供地震学参考。

 
关键字
高频接收函数,,滑坡体
报告人
危自根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稿件作者
危自根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储日升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李志伟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