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的诞生:来自南海北部沉积物记录的证据
编号:1106 稿件编号:169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7:08:00 浏览:517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0:2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议:[SP] 张贴报告专场 » [SP-6]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珠江向南海北部输送了大量的沉积物,因此重建南海北部沉积历史对我们了解珠江流域演化历史以及理解珠江演化与东亚构造、全球气候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从IODP368航次南海北部U1501站位获得的高分辨率连续的黏土矿物组成、堆积速率、粒径以及黏土粒级锶钕同位素组成来重建晚始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沉积环境和物源演化历史,并探讨珠江形成演化历史及其对构造和/或气候的响应。结果显示,研究区域30Ma之前为浅海沉积环境,26Ma之后为稳定的深海沉积环境。30-26Ma沉积环境不稳定,为浅海(<500m)向深海(>2000m)转换期,可能是由南海裂解和扩张引起的构造沉降所致。物源分析显示研究区域沉积物物源在32-30Ma发生了重要变化。32Ma之前,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来自华夏板块东南沿岸,而30Ma之后沉积物主要由古珠江提供。该发现指示了类现代规模的珠江在30Ma已经基本建立。通过综合对比,我们认为在南海早期扩张造成的持续性沉降和早渐新世隆升到近现代高度的东南部青藏高原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华南地形倒转,从而促进了珠江的西向扩张和形成。本研究强调了构造变形与珠江发育的密切联系,为理解珠江的发育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认识。
关键字
黏土矿物,锶钕同位素,物源,始新世渐新世,南海,IODP
报告人
靳华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稿件作者
靳华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