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第四纪东亚夏季风降水演化的空间差异性及其驱动机制
编号:1206 稿件编号:5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9:35:12 浏览:732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3:0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6A] 6A、海洋地球科学 » [S6A-1] 6A、海洋地球科学-1

暂无文件

摘要
长久以来,古气候领域普遍将东亚夏季风降水演化等同于夏季风强度演化,认为降水的增强或减弱即指示季风强度的增强或减弱。然而,与古季风研究大为不同的是,现代季风研究认为强盛的夏季风是指其影响范围可以更加深入到西北内陆地区,但所产生的降水并不是在东亚所有区域都是增强的,反而是有很大的空间差异性。近年来随着古气候研究的深入以及技术的进步,大量的晚第四纪东亚夏季风降水指标都显示出,东亚不同区域降水演化的不同步性,且其驱动机制尚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利用日本九州岛南部IODP U1429站位的沉积岩芯,根据九州岛沉积物输入通量的变化重建了东亚中部过去40万年以来的降水强度演化历史。通过与东亚北部和南部的降水记录进行综合对比,并结合气候模型模拟结果,发现东亚大陆夏季风降水强度演化在岁差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北部与西南部演化相位一致,但与中部有较大的相位差。研究认为,东亚大陆北部和中部的降水强度演化主要受到西风带的南北移动控制:西风带北移,东亚北部降水增强但中部减弱,而西南部降水则更多受ITCZ迁移的影响:ITCZ北移东亚西南部降水强度增强。作为哈德雷环流上升支和下沉支的重要气候要素,西风带和ITCZ在北半球经向温度梯度变化的控制下发生同步南北迁移,因此驱动了东亚大陆降水在岁差尺度上的空间差异演化。
关键字
东亚夏季风降水,沉积物粒度,沉积物通量,哈德雷环流,西风带,ITCZ
报告人
赵德博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稿件作者
赵德博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