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北部深海沉积演变对大洋洋流模态转变及海峡水体贯通的响应
编号:1208 稿件编号:3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7:08:16 浏览:69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4:3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6A] 6A、海洋地球科学 » [S6A-3] 6A、海洋地球科学-3

暂无文件

摘要
      中中新世以来,南海海盆开始向东俯冲,巴士海峡海槛不断隆升,导致南海成为半封闭海盆,南海的深水来源和沉积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低海平面时期(如末次盛冰期,LGM),南海北部大陆架、巽他陆架出露成陆,高海平面时期被淹没,全球和区域因素导致南海洋流模态转变及海峡水体贯通状态的改变,对南海的沉积环境、岛礁发育和资源形成聚集产生影响,然而对其影响机理还知之甚少。
      论文以南海东北深海区16ZBS11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陆源碎屑粒度、磁性参数、地球化学性质和年龄测定,通过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环境敏感因子、粒度端元组分分析确定物源变化,并重建底流强度及搬运能力。研究表明,研究区陆源碎屑主要由粉砂和粘土组成,砂组分仅在部分层位出现,南海北部深海沉积环境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Ⅰ:22.39-16.02ka BP;Ⅱ:16.02-9.58ka BP;Ⅲ:9.58ka BP至今,各演化阶段粘土和粉砂组分均呈反相演变过程。
       研究发现,在末次冰盛期南海深层水和北大西洋深层水演变存在遥相关,在15.8-14.4ka期间,大洋洋流模态转变,侵入南海北部的大洋洋流模态由大西洋型转变为太平洋型。南海东北部底流强度和搬运能力在末次冰盛期以来逐渐减低并呈同步变化,随着海平面的上升,16ka BP、11.5ka BP后南海分别与印度洋贯通、台湾海峡联通,影响南海北部物源搬运和海洋过程。9.58ka BP以来南海北部海洋混合方式和强度的改变,深刻影响深海陆源碎屑输运及沉积演化。
       研究结果厘定了末次冰期进入南海中深层水体洋流模态切换时间,揭示了南海古洋流的强弱变化和海洋过程受到吕宋海峡的构造隆升和海平面变化影响,南海分别与印度洋贯通、台湾海峡联通深刻影响了南海北部海洋混合方式和搬运强度。研究成果为南海北部底流活动演变、南海深海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字
深海沉积,洋流模态,海洋过程,海峡贯通,南海东北部
报告人
王雪松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稿件作者
王雪松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陈忠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