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兰州冬季颗粒物污染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编号:1307 稿件编号:10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21:01:56 浏览:72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4:0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议:[S12D] 12D、气溶胶与大气环境科学 » [S12D-3] 专题12.8 区域大气氧化性和二次污染物生成 & 专题 12.1 消耗臭氧层物质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排放与环境影响研究

暂无文件

摘要
兰州曾经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尽管近几十年来兰州的空气污染得到了改善,但其颗粒物污染的形成机制仍然不清楚。利用2019-2020年冬季的多个在线数据,分析了兰州颗粒物污染的特点,并揭示了颗粒物污染的形成机制。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和铵分别占PM2.5质量的35.8%、16.6%、12.7%和10.8%。二次无机气溶胶的贡献随颗粒物水平增加而下降。硝酸盐和铵的浓度随着PM2.5的增加而持续增加,而硫酸盐的浓度首先增加,但在高颗粒物条件下保持停滞。硫和氮的氧化比值相对较低,分别为0.18 ± 0.12和0.11 ± 0.05。氮氧化率对相对湿度的依赖性很小,因为水相产生的硝酸盐有限。在高颗粒物浓度下,硝酸盐与硫酸盐的比率不断增加,有机碳与元素碳的比率不断减少,这表明燃煤对颗粒物污染的贡献相对减少,而汽车尾气排放的贡献不断增加。在高颗粒物浓度下,二次有机碳与元素碳的比率呈快速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光化学生成物相对减少,而一次排放物因大气扩散能力减弱而不断累积。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在未来可持续地缓解兰州的颗粒物污染,控制碳气溶胶和汽车尾气排放是最有效的措施。
 
关键字
二次生成、颗粒物
报告人
杜韬
兰州大学

稿件作者
杜韬 兰州大学
田鹏飞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