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全新世风沙活动研究
编号:1581 稿件编号:56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8:06:30 浏览:979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4:18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议:[S1B] 1B、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 [S1B-3] 1B、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3

暂无文件

摘要
该研究将黄河源区界定为多石峡以上流域范围,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图1 a)。研究区海拔在4193~5245 m之间,地势西高东低,区域面积为29 600 km2。该区域属于高寒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3.7℃,多年冻土广泛分布。该研究区内黄河河谷平坦开阔,流动沙丘/地广泛分布于开阔的黄河宽谷。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经历了沙漠化的快速发展,并于本世纪初出现了明显逆转。为科学评估当前沙漠化发展趋势和成因分析提供可靠依据,有必要从更长时间尺度上了解黄河源区的风沙活动特征。为此,本研究自西向东挖取了一系列风沙沉积剖面进行年代学样品采集(图2 b)。通过光释光(OSL)测年手段,对采自9个剖面的37个风沙沉积年代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绝大部分(36个)样品年代为3.29 ka以来,主要分布于晚全新世,仅有一个年代(7.51 ka)早于晚全新世。通过与青藏高原东北部其他比邻地区的风沙沉积年代的对比发现,在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冬给措纳湖、和若尔盖盆地等区域,均在早全新世,甚至末次冰期以来就开始有大量的风沙沉积记录出现。然而,为何黄河源区的风沙沉积年代整体较晚?导致这一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所选取的剖面数量的覆盖面不足,导致全新世其它时期的风成沉积被漏采了。但如果排除这种原因的话,我们推测,黄河源区相对较晚的风沙活动,除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外,可能还受到该地区相对年轻的地表水文、地貌过程的影响。
关键字
风沙活动;全新世;光释光(OSL);黄河源;青藏高原
报告人
胡光印
陕西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胡光印 陕西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