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物质碳管理和减缓气候变化潜力分析
编号:1690 稿件编号:163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4:04:12 浏览:82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7:4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议:[S4B] 4B、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 [S4B-3] 4B、生态与可持续发展-3

暂无文件

摘要
为实现巴黎协定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除了减少化石燃料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外,对产品中存量巨大的物质碳进行末端管理将可进一步释放深度脱碳的潜力。物质碳留存于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等物质中,通常以还原性碳的形式存在,一旦经过焚烧或填埋等废弃物处置阶段后,将以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这一碳存量也可能转化为碳排放,科学管理这些含碳产品对于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选择农作物、牲畜产品、木材产品、石油衍生物和化石燃料作为典型的物质碳类型,构建了这五类物质的中国30省的物质碳卫星账户。然后,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追踪了2012年中国各省城乡最终需求驱动的物质碳足迹差异分布。最后,基于物质碳强度变化、废物处置技术和消费水平设置了15种情景,预测2013-2050年各省城乡的温室气体排放潜力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12年中国各省的城市物质碳足迹大致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格局,而农村物质碳足迹的地域分布特征不显著;(2)五类物质中,化石燃料和农作物的物质碳足迹最高,分别占总物质碳足迹的54.7%和38.5%,而石油衍生物仅有1.9%;(3)2012年的含碳产品中有989 Mt CO2e的潜在温室气体释放量,且垃圾填埋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量约为焚烧的14倍;(4)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到2050年西部地区相比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在含碳产品末端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减排潜力。本文通过测算我国各省区物质碳分布及其潜在气候影响,为决策者进行含碳产品末端管理和控制潜在温室气体释放、拓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途径提供方法支撑。
关键字
物质碳,温室气体,减排潜力,非化石燃料,碳中和
报告人
池韵雯
中山大学

稿件作者
池韵雯 中山大学
陈绍晴 中山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