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全新世以来黑龙江流域泥炭沼泽植被及气候变化
编号:1968 稿件编号:41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7:38:27 浏览:66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5:1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20] 20、地球关键带与全球变化 » [S20-1/2] S20-1/2 20、地球关键带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黑龙江流域是我国东北地区中高纬泥炭沼泽主要分布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北缘,对气候变化响应十分敏感。但由于缺少对该区泥炭沼泽发育过程中植被演替、气候变化等的深入认识,使得该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泥炭沼泽发育的影响仍不明确。沉积物中的孢粉记录可以很好地反映历史时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进一步了解黑龙江流域晚全新世植被、气候变化,本研究选取大兴安岭(图强)、小兴安岭(友好)、三江平原(洪河)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基于AMS 14C测年、孢粉学分析、去趋势对应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重建黑龙江流域泥炭沼泽晚全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同时将研究结果与东亚夏季风区域其他古气候记录进行对比,进而探讨植被和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1)3300 ~ 1150 cal yr BP,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泥炭沼泽植被以莎草科为主,伴有少量禾本科和蒿属,乔木植物以松属和桦木属为主,指示针阔叶混交林。大、小兴安岭分别在1150 ~ 1000 cal yr BP和1000 ~ 900 cal yr BP达到较高温度,对应中世纪暖期,此时阔叶树花粉含量增加。中世纪暖期后温度下降,气候凉爽湿润。约1300 cal yr BP以前,流域植被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1300 cal yr BP以后,下游三江平原洪河松属花粉含量明显下降,此时气候较为寒冷,耐冷松属花粉的急剧下降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冲积平原富饶肥沃的环境更适合人类生活,此时黑龙江省人口增加,人类定居、砍伐树木并逐渐开垦耕地。约800 cal yr BP,中游小兴安岭友好泥炭沼泽出现人工种植禾本科花粉,指示种植农作物。另外伴人植物紫菀型、蒲公英型和蓼科等花粉含量增加也指示人类活动增强;
2)600 ~ 100 cal yr BP,莎草科含量下降,针叶树增加,阔叶树含量下降,气候冷干,对应小冰期。约600 cal yr BP,上游大兴安岭图强松树林减少,桦木次生林扩张,推测是人类选择性砍伐(用于建筑、燃烧取暖等)造成的。三江平原洪河泥炭沼泽炭屑研究结果表明,近300年来火灾发生频率增加受农业活动影响,人类大量燃烧植物开垦耕地;
3)约100 cal yr BP以来,莎草科含量持续减少,次生林扩张,气候转暖,进入现代暖期。黑龙江省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至几百万,流域近百年来松属花粉含量持续减少,桦木属含量达到峰值,藜科、紫菀型、毛茛科等伴人植物花粉含量增加均反映了人类活动加强,流域植被演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
综上,黑龙江流域气候与东亚夏季风区其他古气候记录具有很强相似性,主要受与热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的东亚季风控制。约1300 cal yr BP以前,流域植被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随唐朝领土扩张,汉人农耕文化传播到三江平原,造成三江平原人为干扰早于大、小兴安岭。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强度普遍明显加剧,流域植被变化主要受人为扰动。
关键字
黑龙江流域,泥炭沼泽,孢粉,重建,人类干扰
报告人
韩冬雪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稿件作者
韩冬雪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王国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