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区泥炭沼泽植物对地表水pH的适应性分析
编号:1976 稿件编号:112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7 18:48:57 浏览:465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08:0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议:[SP] 张贴报告专场 » [SP-20] 主题20、地球关键带与全球变化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泥炭是湿生或沼生植物在嫌气环境下未彻底分解而形成的,因此,泥炭与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泥炭沼泽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制约,其中,pH是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明晰泥炭沼泽植物对地表水pH的适应性,不仅可以厘清不同沼泽植物对pH适应范围和最适値,还可以通过调节地表水 pH来修复和改善泥炭沼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预测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泥炭沼泽的碳汇功能。
本文调查了2014—2016年植物生长季(5—10月)长白山区59个面积大于8hm2的泥炭沼泽地表水pH的时空分布和208个植物群落样方的盖度,并对哈泥、金川、东方红、兴隆和旱龙湾五个泥炭沼泽地表水pH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使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对不同生境的29种沼泽植物对应的pH进行了适应性分析,对其中通过检验的22种优势植物物种的盖度与沼泽水pH的关系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1)长白山区泥炭沼泽水pH平均值为5.75±0.49,变化范围为4.14到7.52。在季节变化上,沼泽地表水pH呈现出夏季高、春秋低的趋势;在年际变化上,沼泽地表水的pH随着降水的增高而增大;在空间变化上,雨养型泥炭地沼泽地表水pH值偏低,而矿养型的pH值偏高。
(2)47种沼泽植物整体喜中到偏酸性环境,藓类植物普遍位于 pH 梯度的低值端,维管植物在 pH 梯度上的分布较广,其中偏叶泥炭藓(S. sect. Subsecunda)最喜酸,球尾花(Lysimachia thyrsiflora)最不喜酸。
(3)在出现频次>20的29种沼泽植物中,22种沼泽植物的响应曲线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响应曲线分别为单调增加、单调减小、单峰和双峰4种类型。其中,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和尖叶泥炭藓(S. sect. Acutifolia)等9个物种为单峰模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水问荆(Equisetum fluviatile)等4个物种为双峰模型;沼柳(Salix rosmarinifolia)和紫花鸢尾(Iris)等3个物种为单调增加模型;中位泥炭藓(S. sect. magellanicum)和喙叶泥炭藓(S. sect. fallax)等6个物种为单调减少模型。同时,给出了单峰响应物种对应的最适値和变化范围。
(4)基于模型预测结果,我们推测当泥炭地pH值降低时,沼泽植物物种会由维管束植物向藓类转变。
  
致谢:这篇文章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1471165)、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No. 2016YFC0500407)和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0101002JC)的支持!感谢王兴安、王铭、徐志伟、宋传涛、张思鹏、刘汉向、杨倩楠、刘佳、陈方圆、韩征、段晨曦、周小康、赵璇琪、曹议文、徐聪、杨佳在野外取样和室内工作的大力支持!
 
关键字
植物盖度;地表水pH;GAM
报告人
刘玉芳
东北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赵红艳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刘玉芳 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