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东天山地区石人子沟遗址储粮坑分析
编号:2096 稿件编号:200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8:17:56 浏览:78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6:3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C] 1C、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 [S1C-3] 1C、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3

暂无文件

摘要
新疆地区一直是东西方人群迁徙与融合、农牧互动的活跃地带,是文化传播和交汇的重要通道。地处东天山地区的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是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在遗址中心的大型房址内发掘出一处距今约3000年的存有大量炭化种子的储粮坑。这一发现为新疆地区早期先民生业经济模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然而,目前关于该储粮坑储藏粮食的种类、重量和构建方式尚不清楚。本研究对石人子沟遗址储粮坑内炭化种子及坑底土壤结块进行了植物遗存分析和土壤微形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储粮坑主要用于储藏农作物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储粮坑在储满状态时,青稞重量约在2000 kg至5500 kg之间;夯筑和草拌泥等建筑、防潮技术很可能被用于储粮坑建造过程。对比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储粮坑的考古遗存和典籍资料,发现新疆石人子沟遗址储粮坑存粮种类单一,存粮最大容纳量偏轻,且建造方式也较为简单。该研究结果为新疆东天山地区古代人类利用的农作物种类及储藏方式提供了参考资料,对解析新疆地区早期生业经济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字
青铜时代,生业经济,植物微体遗存,土壤微形态
报告人
马志坤
西北大学

稿件作者
马志坤 西北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