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伊犁盆地过去3万年以来亚轨道尺度粉尘堆积变化与机制
编号:2167 稿件编号:173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7 10:02:23 浏览:80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6:1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B] 1B、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 [S1B-3] 1B、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3

暂无文件

摘要
粉尘循环与气候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而黄土被认为是重建过去多尺度粉尘活动的重要载体。相对于中国黄土高原,中亚地区的过去粉尘堆积,尤其基于实测年代标尺的结果还非常有限。本研究中,我们以伊犁盆地黄土为研究载体,基于我们的3个剖面和前人已发表的7个剖面的释光年代标尺,集成重建了伊犁盆地盆地尺度上过去3万年以来亚轨道尺度(这里指多千年)粉尘堆积通量变化。集成重建结果表现出与单点重建的巨大差异,我们认为,集成重建反映了盆地尺度上的变化,更适用于用来讨论粉尘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在亚轨道尺度上,伊犁盆地粉尘堆积通量在末次冰盛期(LGM)时期维持较高且相对稳定水平,末次冰消期则呈现大幅度快速衰退趋势,从全新世开始至约6 ka呈现小幅度的降低,6 ka之后至晚全新世则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我们认为西伯利亚高压控制的风力强度对于上述粉尘堆积通量的变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粉尘源区的条件也有一定贡献,尤其在约3万至6 ka之间。基于我们的重建结果和可能机制的研究,再加上对现代多年代际尺度上西伯利亚高压、北疆和伊犁盆地粉尘活动的变化情况分析,认为未来伊犁盆地粉尘活动有可能会有减弱趋势。
关键字
黄土;伊犁盆地;光释光测年;粉尘;西伯利亚高压
报告人
康树刚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稿件作者
康树刚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王旭龙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王宁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宋友桂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刘卫国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王躲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