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小冰期过渡期东亚夏季风快速衰退研究
编号:2223 稿件编号:2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7 10:26:53 浏览:1074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3:3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0min

所在会议:[S1A] 1A、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 [S1A-1] 1A、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东亚地区是全球人口数量和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因而东亚夏季风(EASM)的衰退/增强对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可能会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季风边缘区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虽然基于湖泊、泥碳、石笋、历史文献和模型模拟的研究都揭示出东亚地区在过去千年经历了显著的气候变化,但由于季风边缘区高分辨记录的匮乏,近2000年东亚夏季风北界(SML)的空间变化仍不确定,特别是中世纪-小冰期转换期夏季风北界位置的转变,及其生态和社会影响都缺乏深入研究。
    本研究基于季风边缘区民勤盆地北缘中泉子(ZQZ)湖泊沉积记录,并结合季风边缘区其他地质记录,首次重建了中世纪暖期夏季风的位置。结果发现,(1)中世纪暖期东亚夏季风增强,季风北界北推至阴山-雅布赖山-祁连山-青海湖北侧一线;(2)中世纪-小冰期过渡期,东亚夏季风经历了快速的衰退,季风北界也随之向东南方向快速撤退,且在小冰期未再重返上述地区(百年尺度上)。上述过程对季风边缘区的水文、生态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森林-草原景观被干草原景观所代替、农牧交错带南移(文化类型由农耕文化转变为游牧文化)、粮食产量降低、饥荒增加、农民起义和战争频发、人口数量锐减,等等。
    夏季风北界在中世纪-小冰期过渡期快速衰退原因是太阳活动减弱及其影响的大气环流(如ENSO、西伯利亚高压等)的非线性反馈。(1)太阳活动减弱引起东亚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海陆热力差异减弱,促使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降低,进而可能引起西太副高和西风带的南移,最终导致东亚夏季风前缘快速南移。(2)太阳活动变化还可能通过改变大气环流(ENSO)来调控东亚夏季风变化:中世纪-小冰期过渡期大气环流由类El Niño态向类La Nina态转变,通过影响西太副高位置导致东亚夏季风衰退。(3)与太阳辐射量紧密联系的西伯利亚高压也在中世纪-小冰期过渡期快速增强,暗示此时增强的东亚冬季风(EAWM)也进一步促使东亚夏季风在季风边缘区快速衰退。
 
关键字
东亚夏季风,中世纪,小冰期,季风北界,民勤盆地
报告人
蓝江湖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稿件作者
蓝江湖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