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地区下-中奥陶统界线的精准划分: 以贵阳乌当为例
编号:2343 稿件编号:194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3 17:17:15 浏览:619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08:4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议:[SP] 张贴报告专场 » [SP-15] 主题15、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全球下-中奥陶统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已经厘定在中国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是该时期国际年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唯一标准。贵阳乌当地区在早-中奥陶世时期与宜昌地区同处于扬子台地相沉积区,也是该时期距离黔中古陆南缘海岸线很近的研究区,有出露好且特征典型的沉积岩记录。但长期以来,贵阳乌当沉积区乃至整个贵州全境有关大坪阶底界确切层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主要原因是缺少与宜昌黄花场剖面进行横向精准对比的牙形石地层序列。黔北作为贵州奥陶系地层发育最好的地区,针对这一界线开展过一些研究,而在黔中沉积区鲜有涉及这一科学问题的探讨。贵阳乌当地区的奥陶系比较发育,但现有的地质资料均把奥陶系中统与下统的界限置于黄花冲组的底部,远高于国际标准层位,亟需进行必要的厘定和修正。本文以乌当沉积区为研究靶区,针对上述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开展了一些初步研究工作,认为研究的湄潭组 O1-2m 是奥陶系中统与下统界线(也即大坪阶的底界)层位的目标岩石地层单元。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分析对比,笔者对湄潭组的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探索了大坪阶底界的首现分子(FAD)三角波罗的刺 Baltoniodus triangularis的延限层位,为解决贵州境内中-下奥陶统的界限长期以来无法进行精准划分的科学难题提供新线索。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获得了标志性的Baltoniodus triangularis, 其在贵阳乌当小谷农剖面的始现层位为据湄潭组上段底部17.713米。通过酸蚀法,目前以获得852件化石标本,确定了30属52种牙形刺,其代表类型有:Baltoniodus triangularis, Bailoniodus cf. B. triangularis, Baltoniodus navis, Cornuodus longibasis, Erraticodon hexianensis, Periodon flabellumTripodus laevis等牙形刺。此外,本论文还与湖北宜昌地区同期地层中的牙形刺生物地层进行了对比。
 
关键字
牙形刺,下-中奥陶统界线,奥陶系湄潭组,贵阳,乌当沉积区
报告人
池祥日
贵州大学资环学院

稿件作者
池祥日 贵州大学资环学院
杨宇宁 贵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