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上奥陶统宝塔组中头足类生物多样性初探
编号:2357 稿件编号:145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3 17:16:43 浏览:512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08:2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议:[SP] 张贴报告专场 » [SP-15] 主题15、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上奥陶统宝塔组(桑比阶–凯迪阶)是华南分布广泛的标志性地层单元,以发育特殊的网纹状灰岩并产出大量头足类化石为特征。宝塔组灰岩的厘米级网纹构造呈三维立体并贯穿整个岩组,反映当时特殊的时髦相沉积,现代缺乏类似的沉积案例。黔北桐梓县尧龙山地区的宝塔组厚度较大,分布广泛且出露极好,产出数量丰富、保存精美和特征典型的头足类化石。本文在尧龙山地区的酒店垭、集镇采坑和天域极地3个产地一共收集了432余件头足类化石标本,包括大量原位集群保存的标本。初步形态分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化石材料主要为头足纲塔飞角石目薇石科和轮角石科、直角石目直角石科、内角石目内角石科、箭钩角石目箭钩角石科和瓦尔考角石科的化石代表,共7属12种及少量属种未定类型:Sinoceras chinense (Foord)、S. chinense eccentrica Yu、S. chinense fengxiangense Chang、Michelinoceras huangnigangense Chang、M. tongziense Chen、M. elongatum(Yu)、M. xuanxianense Chang、Eosomichelinoceras guizhouense Yang、Vaginoceras giganteum Yu、Discoceras eurasiaticum Frech、Richardsonceras fenggangense Yang、Dongkalaceras dongkalaence Chen et Yang。以直形壳或盘形壳、体管很小且适合远洋深水游泳的类型为主,其中SinocerasMichelinoceras 最为常见,为该头足类群落的优势属种,特征生物为 Disoceras,整体上符合扬子台地深水陆棚Sinoceras-Michelinocera-Disoceras生物相特征。研究区头足类与早奥陶世时期相比有一定的继承性,但生物多样性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基于壳体扩大率、壳径与体管直径比、气室高与隔壁颈长比、隔壁下凹度、壳径与气室高比等参数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SinocerasMichelinoceras的差别主要是壳体扩大率,气室高与隔壁颈长则是Michelinoceras属内种间差异的区别所在,其他特征的区分度并不明显。同一岩层层面 20 m×20 m 范围内,头足类化石的个体数量达1353 个。这些化石大多平行于层面立体保存,完整性较好,无明显分选性或定向性,兼有幼年体和成年体个体保存,显示出集群原地埋藏的特征。总体说明奥陶纪桑比期-凯迪期之交,上扬子地区陆表海的栖息环境均一化和生态系统复杂化大幅促进了头足类动物的复苏和多样性演化。
 
关键字
上奥陶统宝塔组 头足类 生物多样性 原域埋藏 黔北
报告人
彭庭祖
学生 贵州大学

稿件作者
彭庭祖 贵州大学
杨宇宁 贵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