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始新世中期岩浆作用与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
编号:365 稿件编号:195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1-06-10 18:37:40 浏览:80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6:16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议:[S2A] 2A、地球化学 » [S2A-3] 2A、地球化学-3

暂无文件

摘要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及随后持续的陆内俯冲形成了青藏高原。该大陆碰撞导致了新特提斯洋的关闭和雅鲁藏布缝合带的形成。陆陆碰撞前新特提斯洋板片沿着拉萨地块南缘北向俯冲引发了冈底斯大陆弧岩浆活动。该大陆弧岩浆活动从中生代早期一致持续到始新世,在约51 Ma岩浆峰期后逐渐停止,然后进入岩浆活动平静期(45-30 Ma)。在冈底斯大陆弧始新世岩浆活动末期(约45 Ma),雅鲁藏布缝合带内部和喜马拉雅北缘同时开始了岩浆活动发育。虽然该时期岩浆活动规模不大,但是整体上沿着雅鲁藏布缝合带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具有广而稀的特点。
    从初始陆陆碰撞到始新世中期,喜马拉雅北缘一直处于南北向挤压构造背景,并伴随着高喜马拉雅进变质作用的发生。虽然喜马拉雅始新世进变质阶段的地壳深熔记录在多个地区被发现,但是广泛存在的进变质阶段独居石年龄记录排除了大规模部分熔融事件的发生。目前喜马拉雅发现的较大规模岩浆活动开始于始新世中期(约 45 Ma),并且局限于喜马拉雅北缘,包括泽当南部雅拉香波穹窿及邻区、浪卡子北部哈翁-然巴地区和日喀则-江孜地区。此外,缝合带西部的仲巴县纽库地区和普兰县小古拉山也发现了同期的岩浆记录。该时期岩浆活动包括花岗质侵入岩和洋岛(OIB)型辉长岩。
    在始新世中期南北向挤压背景下,地壳深熔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深部来源热导致的升温事件相关,熔融源区以角闪岩为主并包含变沉积岩的不同贡献。后期岩浆演化过程中,钾长石的分离结晶和斜长石的堆晶可以导致岩浆中Na2O、Al2O3和Sr含量的升高,并产生埃达克质特征。该时期OIB型辉长岩的发育与软流圈上涌-熔融有关。同期发育的一系列地质现象,如冈底斯大陆弧岩浆活动停止、印度-亚洲汇聚速率突然降低、缝合带西部超高压变质岩石快速折返,可能都与碰撞后深部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片的断离作用相关。
关键字
青藏高原;岩浆作用;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
报告人
纪伟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纪伟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