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北地区大型金矿床成因机理研究
编号:664 稿件编号:71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6:09:08 浏览:777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3:4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14B] 14B、矿产与资源 » [S14B-1] 14B-1 14B、矿产与资源 专题14.2 重要区带金成矿作用;专题14.6 稀贵金属和金刚石矿产

暂无文件

摘要
湘东北地区大型金矿床成因机理研究
邓腾1,2,许德如1,2,李增华1,2,邹少浩1,2,马文1,2,许可1,2
1.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南昌,330013
2.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13
1. 引言
湘东北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中部,有数十个金矿床及矿化点,其中,最大的两个金矿床为位于岳阳市平江县的万古和黄金洞金矿,两个矿床的储量均在80t以上(Xu et al., 2017)。前人对于该区金矿的成矿时代、大规模沉淀和富集机制仍存在争议(Deng et al., 2017)。
2. 区域和矿床地质特征
湘东北地区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板溪群及白垩系,岩浆岩包括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以及少量的酸-基性侵入岩和火山岩,其中燕山期的花岗岩发育最为广泛(图1b)。构造主要由北东向断裂和褶皱和三条近东西向-北西(西)向韧性剪切带、褶皱和一系列次级断裂组成。北东向构造形成于燕山期,而北西(西)向则构造形成于加里东期。湘东北地区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北东向长沙-平江断裂的两侧,矿区外围发育有燕山期花岗岩。该区金矿床赋存在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浅变质地层中,矿体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并被北东向断裂切穿。
金矿主要有三种矿石类型,即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构造角砾岩型,围岩蚀变主要显示褪色化特征。矿石矿物为毒砂和黄铁矿,以及少量的辉锑矿、白钨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自然金等;而脉石矿物为石英和方解石等。通过野外观察、手标本及矿相学研究,将万古和黄金洞金矿矿化厘定为三期五个阶段:成矿期前的石英(Q1)阶段和白钨矿-石英(Q2)阶段,成矿期的毒砂-黄铁矿-石英(Q3)阶段和多硫化物-石英(Q4)阶段和成矿期后的方解石-石英(Q5)阶段。
关键字
金矿
报告人
邓腾
东华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腾邓 东华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