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小行星探测的微纳航天器技术
编号:699 稿件编号:109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07:58:44 浏览:830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08:5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0min

所在会议:[S9A] 9A、行星科学与空间物理 » [S9A-2] 9A、行星科学与空间物理-2

暂无文件

摘要
小天体是太阳系形成早期的残留物质,开展小天体探测对揭示太阳系形成与演化、生命起源等重大学科问题,对推动和人类安全与发展息息相关的行星防御、太空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具有重大的科学与工程意义。由于距地球遥远,且任务持续时间长,小天体探测器对通信、能源、深空环境防护、推进等系统具有较高的设计要求。传统深空探测器的质量重、研制周期长、成本高,美国航天局(NASA)的NEAR、深度撞击、黎明等探测器的造价均在数十亿美元。因此,降低深空探测器成本、缩短研制周期是推动行星科学发展、提高深空探测技术水平的迫切需求。
目前,微纳星深空探测计划受昂贵的发射成本、轨道机动能力、在轨自主探测与处理能力、轻量化载荷与单机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制约,均采用搭载发射方式进入深空、探测方式均采用简单的飞越形式。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提出了“基于100kg级电推进微纳航天器探测小行星”的计划,致力于解决微纳卫星的低成本发射、低成本小行星逼近与绕飞、轻小型化深空微纳平台单机等难题,促进微纳卫星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
提出了GTO/LTO搭载发射,结合月球借力飞行,实现从地球-小行星的低成本发射。开展小行星近距离光学导航等技术研究,实现对小行星的接近、绕飞自主导航。结合深空微纳航天器及搭载发射的特殊需求,开展深空高增益可折叠的平面阵天线、电推进矢量控制机构、轻量化深空应答机研制,实现了100 kg的电推进航天器系统及平台方案设计。计划将于2024年开展飞行试验,验证光学导航、制导、深空通信、霍尔推进及深空微纳飞行器平台技术,完成目标小行星的探测任务。
 
关键字
深空微纳航天器,小行星探测,低成本
报告人
王亚敏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稿件作者
王亚敏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张永合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