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消耗臭氧层物质和含氟温室气体监测及应用
编号:765 稿件编号:111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6:27:06 浏览:738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6:1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12D] 12D、气溶胶与大气环境科学 » [S12D-3] 专题12.8 区域大气氧化性和二次污染物生成 & 专题 12.1 消耗臭氧层物质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排放与环境影响研究

暂无文件

摘要
利用自组装的GC-ECD系统自2006年起在北京上甸子站开始开展十余种ODS和SF6在线观测,2010年利用自组装的GC-MS系统将观测物种扩展至HFC、PFC、NF3,并逐步在浙江临安、青海瓦里关、黑龙江龙凤山、云南香格里拉、湖北金沙、新疆阿克达拉、重庆江津等站开展采样观测。获得我国不同典型区域6类ODS(CFC、HCFC、Halon、四氯化碳、甲基氯仿、甲基溴)及4类含氟温室气体(HFC、PFC、SF6、NF3)的浓度水平及变化趋势。结合反演模型计算了我国ODS和含氟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应用于减排效果评估。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受控卤代烃的关键监测技术,检测到实际空气样品中30余种受控卤代烃,采用优化的分析和标校流程,实现检测限约50ppq、精度约0.5%(100ppt以上物种),关键指标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当。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为期8个月的比对观测,系统连续自动运行5400小时,数据有效率95%,观测结果与国际领先的Medusa-GC/MS系统一致。
关键字
消耗臭氧层物质,温室气体,大气监测,氢氟碳化物
报告人
姚波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稿件作者
姚波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胡建信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许伟光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于海波 华纳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陈丽曲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伊丽颖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于大江 黑龙江龙凤山大气本底站
徐宏辉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