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生态优先保护区和重点修复区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影响因子复合效应
编号:883 稿件编号:233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4:36:41 浏览:62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6:3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18] 18、喀斯特科学 » [S18-1] 18、喀斯特科学-1

暂无文件

摘要
理解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空间关系,定量识别其驱动因素,有助于削弱权衡关系的负面效应,充分实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优化提升。特别是对于需要优先保护/重点修复的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冷点地区。本文量化了2000-2018年乌江流域的四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土壤保持、产流量,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和生境质量。叠加分析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的热点/冷点区以划定多项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优先保护区/生态重点修复区。本文的目的在于实现喀斯特生态优先保护区和生态重点修复区内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空间化,定量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关系的驱动因子、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因子的显著差异性以及空间关系的高风险区域。结果表明,(1)2000到2018年,乌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异质性特征。生态优先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占流域总面积的12.17%;生态重点修复区主要集中在流域的西北部,占流域总面积的12.71%。(2)产流量和NPP、产流量和生境质量两对生态系统服务在生态重点修复区中表现为空间权衡关系,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在两个区域内均为协同关系。(3)NDVI是生态优先保护区和生态重点修复区中土壤保持与NPP空间协同关系的主导因子。土地利用显著区别于其他因子,对生态优先保护区和生态重点修复区中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土地利用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权衡与协同的空间分布也具有最高解释力。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高风险区出现在水田、旱地、裸露石质地、城乡建设用地等地区。
 
关键字
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定量归因;生态优先保护区;生态重点修复区
报告人
左丽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稿件作者
左丽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高江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