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胺促进甲磺酸成核的分子机制
编号:947 稿件编号:97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6:34:39 浏览:929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5:3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12D] 12D、气溶胶与大气环境科学 » [S12D-1] 专题12.5 大气新粒子形成与生长

暂无文件

摘要
大气颗粒物能够影响能见度、人类健康以及气候。由气-粒转变(新粒子生成(NPF)过程)形成的二次颗粒物贡献全球颗粒物总粒子数的一半以上。目前认为气态硫酸(SA)是成核的关键前驱体,然而仅由基于SA的成核并不能解释实际观测的成核速率。近期发现在只有天然源SO2的理想条件下,大气中甲磺酸(MSA)驱动的成核对大气颗粒物形成的贡献与SA相当。随着世界范围内对SO2排放的严格管控,MSA驱动成核对大气颗粒物的形成将起着重要作用。由于MSA-H2O的二元成核效率极低,MSA对大气颗粒物形成的贡献将取决于其他大气成核前驱体的促进效应。因此,为深入理解MSA驱动的新粒子形成,亟待鉴别高效促进MSA成核的物种。
有机胺作为大气中重要的有机碱,可能通过酸-碱反应形成稳定的分子团簇促进MSA成核。已有研究表明,在基于SA的成核中具有促进效应的甲胺(MA)、二甲胺(DMA)也能促进MSA成核。但是,气相碱性更高、促进SA成核潜力更强的DMA,在基于MSA成核中其促进潜力低于MA(Chen Haihan等, 2016)。这表明评判有机胺促进MSA成核潜力的影响因素与在基于SA的成核中有所差异,不能仅仅依据有机胺的气相碱性判断,还要考虑具体的分子结构。因此,为了鉴别高效促进MSA成核的有机胺前驱体,首先需要揭示影响有机胺促进MSA成核潜力的分子结构特性因素。
本研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大气团簇动力学模拟,从分子水平考察有机胺促进MSA成核机制。首先,通过对比DMA-MSA和MA-MSA成核体系,发现在成核初始阶段有机胺碱性仍然是决定其促进MSA成核潜力的主导因素。随团簇尺寸增大,DMA的-CH3基团表现显著的空间位阻效应,连同DMA弱的氢键形成能力,导致DMA团簇相比于MA团簇不易继续长大。因此,空间位阻作用和氢键形成能力是影响有机胺促进MSA成核潜力的重要结构因子;基于该发现分析大气中检出的其他有机胺,发现乙醇胺(MEA)相比于已知促进MSA成核能力最强的MA具有更强的气相碱性和氢键形成能力。此外,MEA作为CO2捕捉和化工行业中广泛使用的原料,具有重大的潜在排放源且已在颗粒物中检出,推测其在新粒子生成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结果表明,MEA促进MSA成核的潜力超过MA,可能是目前已知促进MSA成核潜力最强的有机胺。本研究首次提出气相碱性、空间位阻作用和氢键形成能力三者共同调控有机胺促进MSA成核潜力的机制,并发现一种比已知促进潜力最强的MA更强的有机胺MEA。研究结果对于丰富成核理论以及评估有机胺参与MSA成核对颗粒物形成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有机胺,甲磺酸,成核机制
报告人
谢宏彬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谢宏彬 大连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