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青藏铁路工程形变监测
编号:1018
稿件编号:114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6:34:40 浏览:101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青藏铁路(Qinghai-Tibet Railway),简称青藏线,全程线路长度1956km,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青藏铁路全长1100余公里,全线海拔4000m以上路段超过900公里。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和人类活动增多的双重作用下,青藏铁路路基下多年冻土退化明显,冻土地温上升,强度和承载力下降,铁路工程稳定性下降,铁路路基病害加剧。传统测量方法(水准、GNSS)能够在某些点上能够获得较准确的形变信息,但是这些方法无法在大面积无人区进行全天候无障碍监测,也无法获取研究区域内长时间的形变监测数据。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作为一种新型的地表形变监测手段,通过研究分析不同成像时间或不同入射角的SAR图像相位信息,从而得到地表的高程或形变信息。近年来时序InSAR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纷纷开展使用InSAR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及冻土工程的形变的研究工作。
在本文中,收集了1997年至2018年近20年的雷达数据,具体包括,9景ERS-1 (1997-1999), 39景 ENVISAT (2004-2010),13景TerraSAR-X (2014-2016), 40景 Sentinel-1A (2015-2018)。 利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构建了一种结合长时间线性形变和短时季节性形变的冻土形变模型,对近20年青藏高原冻土工程走廊五道梁至沱沱河路段冻土形变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融合InSAR监测结果的青藏铁路工程稳定性评价模型,最后对青藏铁路工程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青藏铁路修建之前,青藏冻土工程走廊地表比较稳定,在青藏铁路通车以后,冻土工程走廊整体稳定,大部分区域形变在-10mm/year 以内,部分地区存在明显形变。在近4年(2015-2018),部分路段出现形变扩大的趋势,在北麓河和沱沱河地区最大的沉降速率超过了-20mm/year。本研究可以为青藏铁路及其他冻土工程安全运营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关键字
青藏铁路,雷达干涉测量,形变监测,稳定性评价
稿件作者
张正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猛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刘修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杜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