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激光测高在南极冰盖/冰架观测中的应用
编号:1023 稿件编号:54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6:34:44 浏览:845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5:0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0min

所在会议:[S16C] 16C、冰冻圈科学 » [S16C-1] 16C、冰冻圈科学-1

暂无文件

摘要
南极冰盖/冰架系统由于面积大、冰雪储量多,对全球海平面的贡献潜力最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南极冰盖/冰架系统的准确观测至关重要。卫星测高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在南极冰盖/冰架系统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雷达测高卫星(ERS-1/2,Envisat和CryoSat-2)来说,随着技术的发展,其测高精度从十米级提升到了分米级;但是由于雷达足印大,其测高精度受地形影响大,且能穿透雪表面,观测得到的高程并不是实际雪表面的高程。卫星激光测高技术具有足印小,高程测量精度高的特点。第一代对地观测激光测高卫星ICESat的测高精度达到13 cm(Schroder,2017),NASA的第二代激光测高卫星ICESat-2采用单光子多波束技术,测高精度达到了3 cm(Brunt,2019)。我国的高分七号卫星上搭载的激光测高载荷也能够有效获取南极表面的高程信息。卫星激光测高技术的发展极大提升了南极冰盖/冰架系统观测的准确性。通过星载激光高度计对冰盖同一区域进行多次重复观测,可以估计南极冰盖的高程变化,进而转化为质量变化,评估南极冰盖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Felikson,2017;Smith,2020)。南极冰盖接地线的准确界定关乎质量平衡估计的准确度,基于卫星激光测高数据的重复轨道分析模型可以准确提取接地线(Fricker,2006;Li,2020)。冰下湖和融池多发于南极冰盖的消融区域,了解冰下湖和融池随时间的演变对理解冰川动力学很重要。基于卫星激光高度计的重复观测值,可以探测南极冰下湖和融池的范围,反演冰下湖和融池水体的深度并监测水体随时间的演变(Smith,2009;Fair,2020)。冰裂隙能够反映冰架的运动状态及其稳定性,并预测冰架的未来变化趋势,卫星激光测高技术被广泛用于冰裂隙的观测中(Fricker,2005)。本文对卫星激光测高在南极冰盖/冰架观测中的多个应用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字
卫星激光,南极,冰盖
报告人
谢欢
副院长 同济大学

稿件作者
谢欢 同济大学
唐鸿 同济大学
海港 同济大学
王晓峰 同济大学
田一翔 同济大学
刘世杰 同济大学
童小华 同济大学
李荣兴 同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