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含铁矿物的溶解动力学特征研究
编号:1054 稿件编号:3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6:58:24 浏览:73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1:32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议:[S12C] 12C、气溶胶与大气环境科学 » [S12C-2] 专题12.6 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研究 & 专题12.7 矿质气溶胶

暂无文件

摘要
海洋中的可溶性铁通过控制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产力,影响全球碳循环和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其中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开放海域的矿质颗粒物是海洋中可溶性铁的重要来源,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典型含铁矿物中铁溶解动力学特征的系统性研究。本研究重点关注在pH=2的酸性条件下,代表性铁氧化物(赤铁矿、针铁矿)、粘土矿物(伊利石)以及沙尘颗粒物(洛川黄土)的溶解动力学特征,并探究加入不同有机酸盐对铁可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2的硫酸溶液中反应48 h后,铁的可溶性表现为赤铁矿(0.43%)<伊利石(1.85%)<针铁矿(2.98%)<洛川黄土(12.58%);与铁氧化物和黏土矿物相比,实际沙尘颗粒物中铁可溶性更高,这主要是由于沙尘颗粒物中存在其他形态更易溶解的铁(如无定形铁和纳米铁等)。对于赤铁矿,在加入乙酸盐反应48 h后,铁可溶性为0.34%,乙酸盐对铁元素溶出并无促进作用;当加入草酸盐后,由于络合反应促进溶解,铁的可溶性显著增加,且随着草酸盐浓度增加而增加;当草酸盐浓度由0.5 mM增加到2 mM,赤铁矿中铁可溶性由1.55%增加到3.87%。本研究探究了典型矿质颗粒物中铁的溶解动力学特征,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数值模型提供基础参数
关键字
溶解动力学,铁,矿质颗粒物
报告人
唐钰婧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稿件作者
唐钰婧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