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黑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编号:1086 稿件编号:198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7:07:56 浏览:104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7:2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6A] 6A、海洋地球科学 » [S6A-3] 6A、海洋地球科学-3

暂无文件

摘要
摘要:黑碳(Black carbon)由于其难降解、吸光吸附的性质在加剧北极变暖、海冰融化,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气候环境效应。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East Siberian Arctic Shelf)作为世界上最为宽浅的陆架,接收了大量来自陆源径流和海岸侵蚀输入的物质,加上近年来环北极植被火灾的频繁发生,因此该区成为研究北极黑碳沉积源汇过程的理想区域。本研究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中俄北极联合科考航次在东西伯利亚陆架获取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资料,对黑碳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东西伯利亚陆架黑碳的含量为0.21-5.81 mg g-1,平均为2.80 mg g-1,黑碳含量的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拉普捷夫海和东西伯利亚海西部地区受海岸融化冻土侵蚀和河流输入影响较大,黑碳的浓度较高,平均为3.22 mg g-1;东部地区临近楚科奇海,陆源输入相对较少,黑碳含量较低。靠近富冰冻土海岸和勒拿河河口处的黑碳浓度最高,显示出受径流和海岸侵蚀输入的直接影响。东西伯利亚陆架黑碳的大量埋藏对于深入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沉积黑碳的源汇过程及其碳收支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也反映出北极快速变化高纬度强陆海相互作用的气候环境效应。
关键字
沉积,北极,黑碳
报告人
于文秀
中国海洋大学

稿件作者
于文秀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