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有机碳埋藏记录对海平面与气候变化的响应
编号:1091 稿件编号:190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7:07:57 浏览:97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5:2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6A] 6A、海洋地球科学 » [S6A-1] 6A、海洋地球科学-1

暂无文件

摘要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有机碳埋藏记录对海平面与气候变化的响应
李娜1,胡利民1,2*,张钰莹3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233;3.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6


       南黄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浅海,海陆相互作用下沉积环境复杂,中部泥质区的沉积机制演化一直是海洋沉积与古环境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前人从沉积学、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等多个角度围绕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的物源与古气候等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对冰后期海平面变化过程中的沉积有机质来源、输运和埋藏演化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利用取自南黄海中部泥质区边缘的H12岩心,基于AMS14C年龄测定建立了高精度的年代地层框架,对沉积物粒度和总有机质(TOC、TN、C/N、δ13Corg)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测试分析,并结合区域海平面变化,初步探讨了南黄海全新世以来沉积有机碳在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埋藏记录特征。结果显示,有机碳埋藏演化依据海平面变化大体呈3个阶段:(1)低海面时期(约 ~10.0 ka BP),水深相对较浅,水动力环境较强,粒度较粗,TOC自岩心底部向上先升高后降低,δ13Corg值较低,在-25.772—22.697‰之间,陆源有机质相对丰富,反映了该区处于滨岸潮坪环境;(2)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10.0~7.0 ka BP),粒度较细,TOC、TN及C/N整体上呈降低趋势,δ13Corg指示陆源有机质输入减少,海源有机质输入增加,反映出快速上升的海平面导致沉积环境的波动,陆源物质的输运距离不断增大;(3)高海面稳定时期(约7 ka BP以后),粒度较细且基本不变,TOC趋于稳定,δ13Corg显示有机质以海源为主,陆源沉积有机质的输入可能主要受区域气候和水动力环境演化(如季风与环流)的影响。综上,南黄海冰后期海侵过程中的沉积有机碳的埋藏过程与区域海平面变化主导的沉积环境演化有密切关系,并受到区域气候环境的共同影响。

 
关键字
南黄海;沉积有机碳;区域海平面变化;输运
报告人
李娜
中国海洋大学

稿件作者
李娜 中国海洋大学
胡利民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