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时间尺度内渤海湾沉积速率变化及其对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编号:1097 稿件编号:184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7:07:58 浏览:80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0:3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6A] 6A、海洋地球科学 » [S6A-2] 6A、海洋地球科学-2

暂无文件

摘要
渤海海域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然而,海岸带地区的人类活动对近岸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渤海湾百年尺度上沉积物的来源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建立沉积物年代学,反演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变化,为渤海湾的环境保护以及海洋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渤海湾沉积速率在1980年之前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从1980年之后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增加趋势,1980年前后成为了渤海湾沉积速率变化的拐点。通过对其影响因子分析,认为1980年之前,渤海湾沉积速率的主要受外源河流输入的影响,但是随着1980年入海流量的减少,这一因子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而1980年之后环渤海地区开展的大规模围海造陆活动成为了渤海湾沉积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1980年之后频繁发生的富营养化也是成为了渤海湾沉积速率的一个间接影响因子。渤海湾相对较高的沉积速率对氮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将更多的氮素从水体中去除进而进入沉积物中。选择了渤海湾典型的沉降区域进行观测,显示每年通过沉降作用从水体中去除的悬浮颗粒物有5.81×106吨。根据研究区的沉积物样品中的TN浓度,计算出每年通过沉降从水中去除的氮总量为 3.34×103吨。根据研究区2025年和2030年海洋环境TN的控制目标值,2025年和2030年,通过沉降去除的TN总量分别占到环境容量的62.08% 和 64.85%。因此渤海湾的高沉积率预计可以去除目前进入该地区水域的一半的总氮的量。这表明,当用海水中TN的环境容量来确定可从陆地源排放的氮总量时,应考虑环境通过沉积“自我净化”的能力。
 
关键字
沉积速率,驱动力,氮,来源解析,迁移转化
报告人
张彦
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张彦 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