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拉普捷夫海夏季颗粒有机碳的分布与来源分析
编号:1147 稿件编号:111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7:08:06 浏览:596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09:1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议:[SP] 张贴报告专场 » [SP-6]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拉普捷夫海(Laptev Sea)作为北极的陆架边缘海之一,是北冰洋重要的“冰工厂”,同时受到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洋流的影响,也接受着北极大河-勒拿河巨量的物质输入,并广泛发育陆架冰间湖。该区水动力条件复杂,除受到夏季河流输送的大量物质外,海岸侵蚀和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等因素也对该区沉积有机质的源汇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在北极快速变化背景下,该区沉积有机碳的来源、输运和埋藏等过程独具特色,是研究全球变暖下北极近岸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系统响应的理想靶区。本文基于2018年中俄第二次北极联合科考获得的悬浮颗粒物样品和水文参数资料,初步研究了夏季拉普捷夫海的颗粒有机碳分布、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POC的浓度位于35.27-1185.58μg/L之间,平均为172.65μg/L。受陆地径流及其洋流的影响,表层POC呈现近岸高、远岸低趋势;底层POC受径流影响较小,主要受控于海底地形和沉积再悬浮作用。总悬浮颗粒物(TSS)直接影响POC空间分布,两者密切相关,且底层的相关性大于表层,表明不同层位的POC来源贡献有所不同;POC/PN值范围介于0.54-11.44之间,反映受到陆源和海源的共同影响,海水中颗粒无机氮(PIN)显著影响其物源贡献的判别。海区内POC的δ13C值处于-25.79‰—-31.03‰之间,表层样品的δ13C值明显偏负,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除了传统陆源和海洋自生有机质的影响外,该区还受到海冰过程的直接影响,可能主要跟夏季冰融期浮游植物的勃发有关。
 
关键字
北极,陆架边缘海,POC,C/N,稳定碳同位素
报告人
夏逸
研究生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稿件作者
夏逸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胡利民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