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入侵东海分支内部氮循环过程对陆架溶解氧的影响研究
编号:1199
稿件编号:12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7:08:14 浏览:87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研究证实,黑潮次表层水(KSSW)的入侵对中国东海低氧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2015年6月、10月和12月三个航次的现场调查,凭借硝酸盐稳定同位素(δ15N-NOX、δ18O-NOX)等参数,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KSSW入侵伴随的氮循环过程对溶解氧(DO)的作用。从表观耗氧量(AOU)与硝酸盐(NOX)、磷酸盐(PO43-)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盐度大于34的水团中AOU与主要营养盐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特征,其显著性春季大于秋季,说明高盐水中的有机质矿化分解是消耗DO的重要因素。通过进一步辨析黑潮水团内部关键参数的变化特征,发现随着入侵水团向中国东海北部延伸,NOX浓度与再生PO43-比例逐渐升高,而DO、δ15N-NOX和氮氧同位素差Δ(15-18)逐渐降低,指示了KSSW水团内部明显的耗氧过程,且新固定的氮主要来自于大气。尽管在10月同样观察到KSSW水团内部的明显耗氧反应,但是新固定的氮主要来自于有机质的再矿化过程。而在长江口邻近海域,不论6月还是10月,有机质的再矿化过程则持续占据主要地位。凭借同位素守恒模型,进一步计算了固氮的贡献比例。结果显示,固氮作用可以贡献2~15%的NOX,与此前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此外,通过该模型还进一步推测了潜在的有机质氮同位素值,大约为5.3~6.9‰,接近氮同位素的同化吸收分馏系数。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佐证局地产生的有机质对底部DO消耗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
黑潮,东海内陆架,溶解氧,氮循环,氮稳定同位素
稿件作者
王文涛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俞志明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宋秀贤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池连宝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周鹏
华东师范大学
吴在兴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袁涌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