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氧化态有机物季节变化及其对二次气溶胶增长的潜在贡献
编号:1298 稿件编号:81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7-03 09:14:03 浏览:103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4:24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议:[S12D] 12D、气溶胶与大气环境科学 » [S12D-3] 专题12.8 区域大气氧化性和二次污染物生成 & 专题 12.1 消耗臭氧层物质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排放与环境影响研究

暂无文件

摘要
氧化态有机物(OOMs)能够参与大气新粒子的生成和二次气溶胶的增长,进而间接影响云凝结核的生成。因此,对其进行大气观测、理解其浓度组成在时间范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于OOMs的观测主要集中在生物源排放控制区域。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北京市OOMs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北京市OOMs浓度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和秋季处于中间范围。大部分OOMs含有5-10个碳原子和3-7个有效氧原子。其平均有效氧原子数随大气光化学反应能力的提高而增加,即在夏季最高、冬季和秋季最低。随后,基于前体物份组成及其所经历的可能大气化学反应,我们将OOMs按照其可能来源分成了四类:芳香族OOMs、脂肪族OOMs、异戊二烯OOMs和单萜烯OOMs。其中,芳香族OOMs(33-50%)和脂肪族OOMs(34-45%)全年占比都较高,这说明北京OOMs由人为排放源控制。此外,异戊二烯OOMs在夏季占比(29.7%)远高于其他三个季节,这是由夏季生物源排放大幅度增加造成的。总体上,OOMs通过凝结作用在不同季节可贡献27-56%的二次气溶胶增长。其中芳香族OOMs的贡献最大,可达14-52%;而来自生物源的单萜烯OOMs和异戊二烯OOMs,由于较低浓度或较高挥发性的限制,对二次气溶胶的贡献很低。上述结果提高了我们对于OOMs和二次气溶胶来源的理解,同时也提出了在城市地区通过限制人为排放源来控制二次气溶胶增长的必要性。
关键字
氧化态有机物 季节变化 浓度组成 二次气溶胶
报告人
郭艺烁
北京化工大学

稿件作者
郭艺烁 北京化工大学
鄢超 赫尔辛基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