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一次减排与二次污染及其气象反馈研究
编号:1300 稿件编号:79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20:58:07 浏览:739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4:42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12D] 12D、气溶胶与大气环境科学 » [S12D-3] 专题12.8 区域大气氧化性和二次污染物生成 & 专题 12.1 消耗臭氧层物质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排放与环境影响研究

暂无文件

摘要
在新冠疫情爆发、各地实施人流和交通的严格管控情况下,我国东部地区相当一部分城市仍然出现多日中度乃至重度PM2.5污染。本文分析了疫情前以及疫情期间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观测资料,同时根据人为活动水平,估算了疫情管控前后的各类污染源排放强度变化,并基于计算机数值模拟量化了疫情管控减排对华东地区气态污染物、中间反应产物以及PM2.5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疫情管控期间,因人为活动水平的显著降低,特别是交通排放的急剧减少,导致了氮氧化物和一次排放的颗粒物浓度的降低,但因为一氧化氮对臭氧的“滴定”效应以及臭氧生成对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的非线性响应关系,反而导致了从京津冀到长三角的整个东部区域臭氧浓度显著增加,进一步加剧白天和夜间氧化剂的生成,故而在绝大部分前体物显著降低的情况下,二次颗粒物的化学生成反而增强,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出现生成的二次颗粒物明显超过一次减排,进而形成了两次大区域尺度的多日重霾事件。由于气溶胶化学组分的变化,其辐射强迫及其与气象反馈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以气溶胶-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效应大幅减弱尤为突出。
关键字
大气氧化,黑碳气溶胶,硝酸盐
报告人
黄昕
南京大学

稿件作者
黄昕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