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井驱动下水动力条件对具有低渗透性透镜体的二级污染场地修复过程演化特征
编号:1416
稿件编号:197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22:59:02 浏览:85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岩土体介质内,低渗透性透镜体具有渗透能力低,吸附性高的特点,具有持续吸收/释放污染物的特性,在地下水一级修复后,该透镜体常被作为二级污染源释放污染物,导致场地修复效果发生回弹。本文以低渗透性透镜体内土霉素污染修复为研究对象,探索考虑土壤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下的水动力抽提和稀释下循环井修复地下水机制,构建了循环井修复具有低渗透性含水层修复效率的指标体系。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考虑生物降解和土壤吸附的循环井修复地下水二级污染场地模型,通过设置注水口/抽水口的不同高程,注水/抽水流量,低渗透区域的几何形状及其相对于循环井的位置四种工况,解析水动力条件下土壤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对循环井修复的影响机理,评估循环井修复具有低渗透性含水层的修复效率。结果如下:注水口/抽水口与透镜体的相对空间位置、注水/抽水量、透镜体的几何尺寸特征和循环井相对于透镜体的距离均会影响循环井修复效率,表现为:在相对较高的注水口或相对较低的抽水口高程范围内,注水口或抽水口的高程变化对修复效率影响甚微;当注水口的空间位置低于透镜体的空间位置,或抽水口的空间位置高于透镜体的空间位置时,注水口或抽水口的高程变化会显著降低修复效率;除此之外,对修复效率的影响介于二者之间。注水/抽水流量越大,修复效率越高。长矩形透镜体的修复效率高于正方形透镜体。循环井距离透镜体越远,修复效率越低。透镜体界面处水流入渗方向会影响修复效率,表现为:入渗方向垂直于透镜体水平界面修复效率最高,随入渗角减小,修复效率降低。污染羽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态受流场的影响,以透镜体中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流场驱动下的污染羽位于第三象限时修复效果最佳。土壤吸附和生物降解会因流场驱动形成土壤吸附羽和生物降解羽,分别对修复过程起到延缓和加速的作用。不同的水动力条件会影响土壤吸附效率和生物降解效率,其变化规律和修复规律相似。
稿件作者
冯申
长安大学
程大伟
长安大学
杨胜科
长安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