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盐渍土盐分来源、演化与累积特征及控制要素初探
编号:1429
稿件编号:229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23:10:52 浏览:75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作为西北典型干旱区,因特殊的自然环境,该区土壤所面临的盐渍化威胁居全国前列,盐渍土的发育不仅成为制约当地耕地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作为一种特殊地质岩土之一,对当地铁路工程的建设也形成极大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因此,深入对当地盐渍土盐分来源与演化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从而探究地区盐渍土成型机理是极具紧迫性和必要性的,以期为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盐渍土及类似条件干旱区的土壤脱盐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归纳前人研究成果,提出目前盐渍土主要分类思想,并总结出相应分类原则;提出现代盐渍土、残积盐渍土和潜在盐渍土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对研究区水文条件和盐渍土含盐量初步分析,将研究区内盐渍土分为三类:与地表水有关的盐渍化、与地下水有关的盐渍化和原生盐土。基于研究区盐渍土离子含量数理统计特征分析,结合研究区自然地质概况,提出从研究区盐渍土盐分的“源—径—积”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区盐分来源、演化与累积特征及控制要素初探:
研究区盐渍土盐分来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上述古察尔汗湖群分解部分向盆地腹部移动所残留的含盐矿物;第二部分为自第四系地质时期以来冰雪融水在流经过程中,对沿途岩石矿物不断溶解所携带而来;第三部分为区域岩石深层的地下水在地质构造过程中,沿着经由构造作用产生的裂隙流出地表携带而来。研究区盐渍土盐分演化受”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综合影响:山系冰雪融水径流在到达研究区时Na+和Cl-均大量增多,SO42-有所减少,HCO3-含量急剧减少;其中平原地貌和盆地地貌土壤离子成分大致相同,雅丹地貌深层因受深部地下水,土壤中HCO3-和CO32-含量极少,部分区域含Ca2+较多。研究区整体水循环模式为高山冰雪融化产生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流经过程中被分为三部分,直接汇入湖泊、经过下渗存储在松散孔隙中以及流经途中被不断蒸发耗尽。同时高山深部的基岩裂隙水对研究区靠近边缘山系的松散孔隙水进行补给,湖泊同时受到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的双重侧向补给。最终以上述分析结果绘制出研究区整体“水循环-盐分运移”示意图。研究区盐分累积程度受地貌条件控制: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戈壁带地下水对土壤影响较小,土壤长时间受到地表水冲刷淋滤作用,土壤含盐率极低;冲积平原细土带地表水易在前半段表土层至底土层区域被蒸发,盐分因此得到累积,后半段地下水较浅区域沿毛细管上升,经过蒸发盐分得到累积;洪积平原区域因其沉积物岩性和地下水埋深,相对于细土带更有利于发生盐渍化;巴仑马海湖区域有湖泊地表水沿细砂下渗,对浅表层地下水起到补给作用,同时近地表地下水受到毛细管作用强,蒸发加强造成盐分累积程度加深;早期湖积盆地区域地表水系极少,地下水主要依托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淋滤溶解石盐矿化度升高,经蒸发作用后盐分得到累积;雅丹地貌盐分累积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和周边湖泊地表水系,在不断下渗过程中通过淋滤表层含盐矿物所致,且湖泊地表水本身矿化度也极高,综合造成区域内盐渍土发育强烈。
关键字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盐分来源,演化特征,数理统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