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时电离层隆起结构
编号:150 稿件编号:149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4 09:13:52 浏览:91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09:4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议:[S9B] 9B、行星科学与空间物理 » [S9B-2] 9B、行星科学与空间物理-2

暂无文件

摘要
在2017年9月8-9日地磁暴期间,4颗DMSP和2颗Swarm卫星提供的子午向等离子体密度剖面在中纬地区持续性出现肩膀型密度增强结构,其出现的地方时几乎覆盖全天。在全球尺度上,其出现的经度范围超过150°,然而其纬度宽度仅有1°-5°,因此,该结构被命名为窄条型隆起。以隆起峰值附件的密度梯度为依据,该结构可进一步分为钝型和锐型隆起。其中,钝型持续时间较短,出现在午后-日落地方时,早于锐型隆起;而锐型隆起持续时间较长,出现在所有地方时区间。隆起结构的主导离子成分是H+ /He+,而隆起结构的赤道向偏移与等离子层顶的径向移动相关,说明等离子体层离子在隆起结构形成中的重要贡献。此外,两种隆起显示出不同的磁偏角控制下的经度依赖。等离子体层粒子的注入效应和赤道向扰动风的共同作用可能与窄条型隆起的成因机制有关。
 
关键字
电离层,地磁暴
报告人
万欣
中山大学

稿件作者
万欣 中山大学
钟嘉豪 中山大学
熊超 武汉大学
王慧 武汉大学
李巧玲 中山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