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AM的长白山区泥炭沼泽植物对水位埋深的响应研究
编号:1626 稿件编号:227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2 16:22:17 浏览:106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08:4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1B] 1B、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 [S1B-2] 1B、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2

暂无文件

摘要
本研究以长白山区61处面积大于8hm2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在2014-2016年间的植物生长季对不同泥炭沼泽进行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和水位监测,在此基础上,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构建频数大于20的沼泽植物盖度-水位埋深响应曲线,探讨该区主要成炭植物对水位埋深的适应性,并对沼泽植物在不同群落类型中的盖度变化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藓类植物、杜鹃花科灌木植物和部分草本植物在水位梯度上的分布范围较广,可以适应宽泛的干湿环境;喙叶泥炭藓(Sphagnum fallax)、沼委陵菜(Potentilla palustre)、沼泽蕨(Thelypteris palustris)和三叶睡菜(Menyanthes trifoliata)在水位梯度上的分布范围较窄,可以敏感地指示水位埋深的变化。通过模型显著性检验的16种沼泽植物盖度-水位埋深响应曲线分别为单调递增、单调递减、单峰形态与多峰形态。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当水位埋深小于0cm时,喜湿的草本植物盖度增大;当水位埋深大于30cm时,耐旱的藓类及灌木植物盖度增大;当水位埋深在0-30cm时,植物类型丰富,草木本植物的盖度分配较为均衡。研究成炭植物对水位埋深的响应,可以为提升退化泥炭地的碳汇功能而进行的水文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字
沼泽植物;水位埋深;GAM模型;物种响应曲线;长白山区
报告人
王洁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稿件作者
王洁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81
赵红艳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
杨倩楠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
李鸿凯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
卜兆君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
王升忠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