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废水生态处理技术模式创建及应用
编号:1650
稿件编号:145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3:02:20 浏览:856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近年来,由畜禽养殖业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养殖废水的肆意排放造成了江河和湖泊等地表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之一,因此养殖废水的处理迫切解决。目前对养殖废水常用的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沟等(Osada et al., 1995; Kishida et al., 2004)。这些处理工艺投入、运行成本高,处理效果不稳定。基于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员团队以创建成本低、污染物去除能力强且长期稳定的生态技术为总体思路,历经十年研究,首次发现绿狐尾藻高效吸收氮磷、生物质产量高并可作为优质饲料的特点,系统揭示绿狐尾藻湿地高效去除水体污染物的生物学机理(Zhang et al., 2017; Liu et al., 2018; Luo et al., 2018);筛选出高效脱氮菌株,证明了其兼具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特性,耐氨能力高达2000 mg/L(Chen et al., 2021);研发出价格低廉的高效环境友好型吸附材料,磷吸附量高达15 mg/g。集成氮磷强吸收植物、高效微生物菌株、环境友好吸附材料组合联用的氮磷去除关键技术,率先创建了前端生物调节池-中段生态湿地-末端潜流生物滤池为一体的养殖废水生态治理技术模式。
与目前国内外同类治理技术相比,该技术模式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1)原创性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自成体系;2)生态性强,无化学品投入,有效地避免了化学品残留的“二次污染”问题;资源化利用前景好;3)用地因地制宜,场地选址灵活,无需占用良田;4)建设成本低,运行简便并无需动力设备,效果稳定。该技术模式目前在湖南、湖北、广东、浙江等多地推广应用,实现COD和氮磷污染物削减率高达93~98%,末端水质达到国标《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的1/3以内,近三年COD、总氮和总磷累计减排量分别达0.3万 t、958.8 t、89.1 t。
稿件作者
张树楠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刘锋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