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岩系高镉地质背景区镉污染特征与环境效应
编号:1651 稿件编号:214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3:08:27 浏览:681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09:2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议:[SP] 张贴报告专场 » [SP-5] 主题5、环境科学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镉是人体非必需的有害元素,其生态毒性高且易被农作物吸收,并可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以往研究多关注于人为源输入造成的土壤及农作物镉污染问题,近年来,自然地质过程引起的环境介质镉污染逐渐被重视。黑色岩系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其富含有机质、硫化物和重金属元素,暴露于地表后极易风化,造成环境介质中Cd等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研究黑色岩系自然风化过程导致的环境介质镉污染特征及环境效应,可为我国西南高地质背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本研究对西南典型黑色岩系地区(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环境介质的镉污染特征、生物活性及环境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
结果表明,研究区部分黑色岩系中镉含量较高(0.09~52.7 mg/kg),其自然风化导致土壤中镉的富集(0.38~39.6 mg/kg),显著高于我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镉的地累积指数变化范围为0.33~7.04,达到中度污染水平以上,具有极高的生态风险。0.01 M CaCl2提取态的镉含量为0.001~1.51 mg/kg,提取率为0.15%~38.86%;活性高于其他重金属元素,土壤pH是影响其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玉米对镉的提取能力较弱,籽粒中镉的鲜重含量为0.001~0.90mg/kg(平均值0.78mg/kg),基本属于安全水平。黑色岩系地区土壤、农作物中镉的富集现象广泛存在,且硫化物风化产酸导致部分土壤严重酸化,进一步提高了镉的生物活性和迁移性。因此,极有必要加强黑色岩系地区土壤镉释放机制、生物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为土壤镉污染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农作物安全生产。
 
关键字
黑色岩系,镉污染
报告人
陈梓杰
广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稿件作者
陈梓杰 广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刘意章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肖唐付 广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