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洋SST与海冰对SAM变异的短期与长期区域性响应特征与机制
编号:1706 稿件编号:199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4:30:51 浏览:93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6:49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议:[S16A] 16A、冰冻圈科学 » [S16A-1] 16A、冰冻圈科学-1

暂无文件

摘要
南半球环状模(SAM, Southern Annular Mode)作为南半球热带外区域大气环流变率的主导模态,通过影响南半球的气压和风场变化而对南大洋混合层和下层海洋之间、海表与大气之间、表层海水与海冰之间的热量传输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南半球的海洋和海冰不同尺度的变异特征。本研究采用SODA3.4.2海洋-海冰再分析资料,基于准格林函数法计算得到南大洋海洋与海冰对SAM正位相的扰动持续较短和较长时间的响应,分别为脉冲响应和累积响应,并以海表温度和海冰密集度为主要研究对象,描述和分析其区域性变化特征和相应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在威德尔海域,由于混合层底部的上涌暖流十分强烈,其海表温度脉冲响应在滞后1-2年内为显著正值,且累积响应由初始负值转变为正值所需的时间相对其它海域更短。在西太平洋扇区150°E-145°W海域,绕极深层水的上涌和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的共同作用,使得海表温度初始负异常值在6年内转变为正值;在太平洋扇区中部145°W-110°W海域,海气净热通量的显著负异常主导了海表温度持续的变冷趋势;在东太平洋扇区南极半岛附近,强烈的上升流对海表温度的影响远大于海气净热通量负异常对海表水温的冷却作用,使得海表水温表现为持续正异常。在印度洋扇区,95°E-120°E海域中纬度区域受到表层海水平流作用,海表温度异常向正值转变的时间较慢为6-8年,其余区域海表温度异常转折时间为2-6年,主要驱动因素是混合层底部的暖对流;在70°E-95°E海域转折时间为2-5年,海气净热通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印度洋扇区的(25°E-60°E,60°S-55°S)海域,海表温度异常转折时间为2-4年,海水的变暖主要由绕极深层水的上涌导致。
 
关键字
南半球环状模;海表温度;多尺度响应;垂向对流;海气净热通量
报告人
黄佳
上海交通大学

稿件作者
黄佳 上海交通大学
张召儒 上海交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