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洋近惯性能量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编号:1710 稿件编号:124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4:30:53 浏览:91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7:49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议:[S16A] 16A、冰冻圈科学 » [S16A-1] 16A、冰冻圈科学-1

暂无文件

摘要
我们使用麻省理工学院海洋环流模式来研究南大洋近惯性风力输入(WPI)和近惯性能量(NIE)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结果表明:(1)由于风变率的表示有所改善(从之前的六小时强迫变为现在每小时强迫,ERA5),表面动能通量为4.71 TW,比先前全球海洋环流模型算高出25-85%;(2)风应力对海面速度的依赖性对近惯性振荡强度有着很大影响,导致风致近惯性能量大幅度减少约40%,输入到近惯性频带的风能输入大幅度减少约20%。风力引起的海洋中近惯性能级时,都应考虑风应力对表面速度的影响。(3)由于近惯性WPI 几乎与近惯性风应力方差 (IWSV) 成正比,所以利用再分析风应力数据计算IWSV 来评估近惯性 WPI 的趋势。在南大洋上,年均IWSV在1979-2011年间平均增加了16%。IWSV的增加部分与SAM(南极环状模)的正趋势有关。

 
关键字
南大洋,近惯性,风输入,表层动能
报告人
钱江潮
河海大学

稿件作者
钱江潮 河海大学
王召民 河海大学
刘成彦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