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冰崩灾害过程的SAR遥感探测研究
编号:1732 稿件编号:37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4:44:36 浏览:110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5:3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16B] 16B、冰冻圈科学 » [S16B-3] 16B、冰冻圈科学-3

暂无文件

摘要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速,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消融也在加剧,冰川不稳定性增强,极易导致冰川的滑动断裂或快速前进,对冰川下游的河道或者冰川末端冰碛湖,造成冰川碎屑流或引起冰湖溃决等冰川灾害链。如2021年2月7日印度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阿坎德邦发生冰-岩崩事件造成18人死亡,200多人失踪,冲毁两座水电站大坝。2018年10月16日雅鲁藏布江米林县派镇加拉村下游发生冰崩堵江事件。2016年7月和9月,西藏阿里地区的阿汝错连续发生了两次巨型冰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加剧,冰川灾害呈现频发/高发的态势,发生次数越来越频繁,规模在不断扩大,受灾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对当地的生产生活的威胁和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日益加重 (姚檀栋等, 2019; 康世昌等, 2020)。
青藏高原冰川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观测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国能持续进行监测的冰川绝大多数为比较稳定的冰川,容易抵达且冰川灾害风险相对较小,开展的监测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冰川物质平衡、水文过程或季节或年尺度的表面运动速度等观测,对潜在灾害性冰川的实地监测基本处于空白。针对新出现的冰川灾害及国家战略需求,基础观测资料和前期研究不足的问题日趋凸显。因此,在青藏高原快速变暖背景下,亟需新的监测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对冰川冰崩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监测和识别,通过对已发生灾害或潜在不稳定冰川开展遥感的监测和分析,研究冰川快速形变规律,识别潜在风险性冰川。本研究综合利用可全天时全天候监测的SAR遥感数据,对冰川冰崩灾害发生过程进行还原,同时利用冰川运动速度的变化,分析冰崩发生过程中,其运动速度是如何变化的,以及是否通过其运动速度的变化达到对冰川冰崩灾害发生的预警和识别等进行研究。
关键字
山地冰川;时序干涉SAR;冰川运动速度;冰崩灾害
报告人
周建民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稿件作者
周建民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李震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