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CCUS的中国碳排放路径研究
编号:1787 稿件编号:22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5:11:45 浏览:87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7:4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7D] 7D、地理及地理信息科学 » [S7D-3] 专题7.2 经济全球化与低碳发展转型

暂无文件

摘要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中国是第一大碳排放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继2015年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之后,中国在2020 年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争取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2030 年碳强度下降65%、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25%等中长期战略目标。这一系列里程碑意义的新目标,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也是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支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实施,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本文利用STIRPAT 模型结合情景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中长期CO2排放的总体目标和实现路径,并分析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对中国碳中和的贡献。研究发现:中国CO2排放量有望于2030 年前达峰,但如果没有CCUS技术,中国很难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距离碳中和仍有5-26亿吨的排放差距。在CCUS的高速发展,预计中国将在2054-2058年实现碳中和,而在CCUS的低发展,只有在强化减排情景下中国能实现碳中和目标,而在持续减排和政策情景下分别推迟到2061年和2064年。研究结果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字
气候变化;碳中和;碳达峰;CCUS
报告人
孙丽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稿件作者
孙丽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