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的城市热环境变化归因分析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编号:1815
稿件编号:184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5:46:01 浏览:98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非城市用地不断向城市用地转变。城市化背景下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直接表现为城乡热量流动严重失衡,即城市热岛效应。
近年来许多研究探索了土地利用类型对于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及其时空格局的演变情况。本研究基于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n law)提出一种贡献度算法,能够厘清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开发强度(以平均温度表示)对于区域热环境的影响。
本研究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地表温度及发射率数据,定量计算了2005-2020年四季昼夜京津冀地区各城市市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平均温度变化对于城市热环境的分别贡献,并进一步探索了13个地市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平均温度变化对于整个京津冀地区的贡献率。
主要结论有:(1)经由算法计算区域四季昼夜间地表温度变化与MODIS真实温度变化的误差在1K以内;(2)2005-2020年各城市地表平均温度大多数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冬天白天的增温幅度最高,而秋天白天有9个城市平均温度下降;(3)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比平均温度变化对于城市热环境的贡献更高;(4)耕地、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对城市热环境的贡献较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高;(5)张家口市和承德市对于整个京津冀地区热环境影响最大。
研究结果对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各城市内土地规划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字
城市热环境,MODIS地表温度,土地利用类型,京津冀地区
稿件作者
贺曈
天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卢应爽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乔治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