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语义相似网络的文化空间结构探测模型
编号:1844
稿件编号:115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6:09:15 浏览:77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文化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对于社会文化的感知和度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社会文化结构和人类行为模式,是文化地理学和GIS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数据获取手段的提高和数据量的扩展,大量带有文化信息的数据被引入到社会文化的感知和度量中来,相关研究也蓬勃发展。具体可分为主要两类,一类侧重于从地理大数据角度对社会文化进行感知。另一类研究则是侧重于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对社会文化进行度量。在现实生活中,任何地理实体都有对应的名称作为描述,在广义上都可以认为是地名数据。由于地名是在人为作用下产生,因此不可避免的受到人们命名偏好与习惯的影响,因此也具有明显的文化信息。
本文以爬取自高德地图的中国村落地名数据为基础,利用地名语义信息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对中国各城市构建文化特征变量,获取城市之间的文化相似度,并通过OD流的形式定义文化语义相似流。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各个城市为节点,以文化语义相似流作为边构建文化语义相似网络,从复杂网络的视角对社会文化结构进行建模。接下来,我们对中国的三种主要文化结构进行了发现,分别是文化核、文化带和文化圈。首先,在文化语义相似网络的基础上,计算中国各个城市的中心性,进而发现中国的文化核。跟据中心性算法的不同,可进一步将文化核分为四个子类,分别是度文化核、介性文化核、近性文化核和特征变量文化核。其次,跟据连通性和Dijkstra算法,我们可以获取任意两个城市之间在文化语义相似网络中的路径,本文将其定义为文化带。接下来,我们跟据标签传播算法对文化语义相似网络进行社团探测,并引入最小生成树作为空间约束对社团探测的结果进行处理,获得具有空间连续性的社团结构,本文将其定义为文化圈。最后,本研究以中国为案例对其文化空间结构进行了识别。共发现了四种文化核、四条典型的文化带和十三个文化圈。结果显示,中国的度文化核和近性文化核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北部的陕西和山西省,介性文化核的分布则偏向中南部,而特征变量文化核的分布则相对均匀。文化带则大多沿河网、路网和移民逐步延伸。文化圈的分布则展现出了明确的南北差异,中国北方的文化圈面积大且数量少,而中国南方则集中了13个文化圈中的10个。
相对于传统的文化建模方法,本研究提供了基于复杂网络的建模新视角,可以通过地名中的文化信息对区域文化空间结构进行识别。该模型亦具有相对广泛的普适性,可以应用于其他数据类型的文化或相似性建模研究。
稿件作者
王浩然
南京师范大学
张海平
南京师范大学
汤国安
南京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