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城乡居民福祉关系研究
编号:1955
稿件编号:107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0 11:25:16
浏览:78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呈现下降趋势,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的保障带来了威胁。深入理解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是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的重要前提。因此,本研究选取典型城市化流域——白洋淀流域,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关系,揭示生态系统服务对城乡居民(尤其是贫困居民)福祉的影响。并结合参与式制图,将多种人群的需求纳入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和流域空间优化当中。从而为城市化流域有针对性地提升城乡各类型人群福祉提供参考,提出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也为流域空间规划过程提供支持。研究发现,在城市化的白洋淀流域,居民主观福祉同时受到个人尺度社会经济条件和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其中,个人尺度的社会经济变量对其主观福祉影响最大,可解释总体福祉90%以上的差异。而区域尺度的变量可解释的方差占比为2.8%~7.9%。其中,农村地区居民的福祉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比城市居民更大。农村居民的主观福祉差异有7.9%可由区域层级的生态系统服务变量来解释,是城市地区对应量的2.8倍。同时,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与农户的脱贫没有显著关系,而调节服务的衰退与农户陷入贫困有显著关联。结果发现,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农户比未受灾害影响的农户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增加约32倍。其中,家庭禀赋在城市化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减贫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贫困型家庭在人力、经济和社会条件方面处于弱势,他们大多将供给服务的收益作为维持基本生活的条件,无法实现脱贫的转变。与之对应,生计改善型家庭可以将文化服务的收益货币化,比脱贫型家庭福祉得到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性提高约1倍。最后,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和多种人群福祉关系的参与式制图,可以为流域“三生空间”布局优化提供有效解决途径。不同利益群体对生态系统服务热点重合区主导功能的研判不同。一方面,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更加关注文化服务。在流域中游平原的生产-生活热点重合区域,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更加重视生活功能。另一方面,政府决策者和扶贫工作人员制图结果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流域北部的生产-生态热点重合区域,政府决策者更多关注流域上游生态功能的维护。相比之下,扶贫工作人员则更关注山区林地的生产功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