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氮沉降下北方泥炭地优势植物植硅体形态学响应研究
编号:2006
稿件编号:187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7:38:49 浏览:84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占全球碳储量约1/3的北方泥炭地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人类活动影响了全球 氮循环,改变了氮沉降速率,增加了活性氮输入。而北方泥炭地属于养分贫瘠生态系统,对氮素养分有效性变化极为敏感;氮沉降将导致北方泥炭地碳汇潜力发生变化。植硅体作为植物体内极为常见生物矿化作用产物,能够长期封存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长期固碳重要机制之一。但目前关于氮沉降对北方泥炭地植硅体碳汇潜力的影响却知之甚少。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大兴安岭北部典型北方泥炭地开展原位长期氮沉降模拟实验,利用显微镜检的方法分析了氮沉降下图强优势植物植硅体形态学特征,在2000倍下共得到1200余份植硅体图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泥炭地优势植物植硅体形态学具有物种差异性。柴桦植硅体主要类型有:导管型、扇形、细长导管型、哑铃型、片型、尖型以及十字型;小叶杜鹃植硅体类型主要有:导管型、扇形、硅化气孔、枕木型、帽型、鞍型以及光滑棒型。羊胡子草植硅体主要有:哑铃型、棒型、针型、扇型以及多齿型;狭叶杜香植硅体主要类型有:导管型、硅化气孔以及光滑棒型;笃斯越橘植硅体主要有:导管型、齿型、多齿型、硅质气孔、针型、光滑棒形以及硅质气孔。在模拟氮沉降下,我国北方泥炭地优势植物植硅体形态有变少的趋势,此外不同植硅体类型有显著变小趋势。这暗示着植硅体在面临高的氮素增加压力下能够通过影响植硅体形态来适应环境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