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十年中国水稻种植北界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理
编号:2070
稿件编号:131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7:51:22 浏览:920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农作物时空格局动态变化规律、过程和机理研究是气候变化与可持续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时空演变对粮食安全及生态安全有较大的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解析水稻种植北界的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对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制定及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水稻分布数据集,利用核密度估计算法提取并定量分析了水稻种植北界的分布及演变规律。应用空间面板模型,解析了水稻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过去三十年间,中国水稻种植北界呈显著地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迁移的趋势。其中,向高纬度地区平均迁移了24.93 km,最大迁移距离为88.01 km;向高海拔地区平均迁移了39.15 m,最大迁移距离为117.08 m。社会经济因素(例如,收益、农业政策、灌溉条件、旱育稀植技术)对水稻种植北界区域水稻扩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增温对水稻种植北界区域水稻扩张的驱动作用最强(平均温度每升高1%,水稻种植北界区域的水稻种植面积将增加2.24%)。这意味着温度升高使得水稻适宜种植区向高纬度地区扩张,而经济驱动及技术的进步使得水稻种植北界北移从而适应气候变化。该研究定量地解析了气候变化与水稻种植的交互作用,对调整水稻空间布局及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稿件作者
梁社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杨鹏
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