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70年赤道中太平洋准11年振荡及其成因机制
编号:2251 稿件编号:207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7 11:16:25 浏览:84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0:09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议:[S1C] 1C、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 [S1C-2] 1C、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2

暂无文件

摘要
虽然有学者开展过关于太平洋海温场和海平面气压场准11年周期振荡(Quasi-Decadal Oscillation,简称QDO)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对QDO时空演变特征和成因机制仍然知之甚少。基于合成的两套观测资料结果发现,1951年以来赤道中太平洋(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简称ECP)海表温度具有显著的11年周期,但在此之前(1871-1950年)ECP海温并不存在显著的年代际信号。根据年平均ECP区域平均海表温度定义的ECP指数与海温场、环流场进行超前滞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CP准11年振荡最初发展于美国西海岸到ECP地区东北-西南倾斜带中,热带北太平洋大气加热引起的罗斯贝波响应正反馈机制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ECP发展过程主要受经向平流过程和温跃层加深过程影响,而纬向平流过程则控制了ECP衰减。ECP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反馈机制与厄尔尼诺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反馈过程完全不一样,在厄尔尼诺现象发展过程中纬向平流项的贡献最大。分析导致ECP具有准11年振荡的因素发现,QDO与太阳辐射11年周期具有正相关关系,但是存在1-2年相位延迟;与此同时,连续爆发的厄尔尼诺现象或持久的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年份也和ECP峰值年份基本对应。
关键字
太平洋准年代际振荡,海气相互作用,海洋混合层热收支诊断方程,太阳活动11年周期,ENSO低频变率
报告人
JINCHUNHA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稿件作者
JINCHUNHA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