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降解实验对于软躯体化石保存的启示
编号:2331 稿件编号:209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7-06 15:29:20 浏览:77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3:1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5B] 15B、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 [S15B-1] 15B、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1

暂无文件

摘要
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的保存特征对探索早期生命和地球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抚仙湖虫(fuxianhuiids)作为寒武纪真节肢动物的典型代表,众学者对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Ortega-Hernández et al.,2018),基于对其内部解剖结构的研究所提出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循环系统的保存特征及模式(Ma et al.,2015;Edgecombe et al.,2015;Yang et al.,2016;Strausfeld et al.,2016),对节肢动物演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尽管为节肢动物的系统分类和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仍有学者对此存有异议,关于抚仙湖虫的神经及心血管系统此类精细结构的解释认为是肠道内源细菌降解所产生的微生物膜更为合理(liu et al.,2018)。在上述的研究背景下,我们希望从实验埋藏学入手,为认识此类精细结构的保存提供新的视角。实验埋藏学作为埋藏学的一个分支,为生物的解剖结构的解释及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形成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和实验实证手段。本实验通过对节肢动物南美白对虾的肠道和腹神经索,在不同的温度及组合条件下进行埋藏学实验研究,以观察此类软组织的降解过程。我们发现,不同温度下的肠道和神经材料的降解趋势相似,但降解速率不同,25℃条件下肠道和神经的降解速率明显大于10℃条件下的降解速率; 25℃条件下肠道和神经的降解程度也明显高于10℃的肠道神经的降解程度,因此,温度是影响肠道和神经降解速度和程度的重要因素;同一温度条件下肠道与神经早期的降解存在差异,10℃条件下反应产生的微生物膜形态及规模有所不同,微生物膜量由小到大依次为肠道、神经、肠道神经。微生物在生物内部器官组织的降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器官组织的降解过程,包括微生物膜的形成对化石的形态特征尤其是内部精细结构的保存解释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字
节肢动物 肠道 腹神经索 实验埋藏学 温度 微生物
报告人
马英越
西北大学

稿件作者
刘建妮 西北大学
马英越 西北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