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枝条迹Protovirgularia在华南乐平统大隆组的首次发现及其意义
编号:2346 稿件编号:184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8 09:49:38 浏览:72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6:1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5A] 15A、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 [S15A-3] 15A、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3

暂无文件

摘要
原枝条迹Protovirgularia McCoy,1850是一类呈“龙骨”状或枝条状的二叶型移迹,该遗迹属分布广(海相—陆相)、延限长(古生代—新生代),形态特殊,是地质历史时期最常见也是最让人熟知的遗迹化石之一。然而,Protovirgularia在二叠纪地层中却鲜有发现,记录较少,仅Luo和Shi(2017)以及党志英和张立军(2020)对澳大利亚悉尼盆地瓜德鲁普统Shoalhaven群和中国西秦岭甘南地区乐平统毛毛隆组中的Protovirgularia有过相关报导。广西蓬莱滩北岸剖面,位于来宾市红水河北岸,沿河出露了异常连续扩展的乐平统大隆组地层,岩性以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为主,厚度超过520米(Shen等,2019),除大量精美的实体化石之外,地层中还可见数量众多的遗迹化石。本文在研究剖面大隆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Protovirgularia dichotoma McCoy,1850与Protovirgularia longespicat De Stefani,1855,除此之外,伴生的遗迹化石还包括:Didymaulichnus Young,1972,Helicorhaphe Książkiewicz,1970,Nereites Macleay,1839,Palaeophycus Hall,1847,Planolites Nicholson,1973,Rusophycus Hall,1852,Skolithos Haldemann,1840,Thalassinoides Ehrenberg,1944。通过遗迹化石组合与沉积构造综合分析,P. dichotoma产自斜坡环境,而P. longespicat则保存在浅海环境,Protovirgularia在晚二叠世并没有明显的环境指向意义,在深水或浅水环境均能发育。蓬莱滩北岸大隆组Protovirgularia的发现不仅是该属在华南乐平统的首次报导,丰富了该属在地质历史时期的记录,同时也说明作为造迹生物的双壳类可以在晚二叠世海洋中很好的生存。
 
关键字
原枝条迹;蓬莱滩北岸;乐平统
报告人
丁奕
讲师 渭南师范学院

稿件作者
丁奕 渭南师范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