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Sasikul湖2500年以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研究
编号:2355
稿件编号:155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2 17:29:43
浏览:728次
张贴报告
摘要
全球变暖背景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预估,是国际社会和科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能敏感的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同时也是丝绸之路关键的组成部分,人类活动和文明演化历史悠久。本文通过对塔吉克Sasikul湖孢粉和炭屑分析,同时结合古气候定量重建手段,重建了研究区2500年以来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强度。研究结果发现,孢粉组合中草本花粉占绝对优势,含量多高于80%,显示研究区植被类型总体上以草原和荒漠草原景观为主,气候整体偏干,但个别时段湿生草本花粉含量相对较高,存在明显湿润期。其中,中世纪温暖期(MWP)期间孢粉组合中耐旱的藜科花粉含量达研究段最高,其含量多高于40%,另外旱生灌木花粉含量也相对较高,指示此时研究区植被类型主要为荒漠草原景观,定量重建结果显示年均降水平均为120 mm,较现在略低,气候较为干旱;小冰期(LIA)期间蒿属和湿生草本花粉含量明显升高,另外喜(冷)湿的松属、云冷杉等针叶树花粉含量较高,年均降水量平均为165 mm,最高可达200 mm左右,较现在高30-50mm,气候寒冷湿润,以上反映的气候特征与季风区存在明显的反相位关系,其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典型西风区相关环境记录的支持。此外,通过研究段炭屑浓度变化,结合相关考古学资料,旨在恢复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并探讨丝绸之路关键区域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耦合关系。
关键字
亚洲中部干旱区,孢粉组合,气候变化,丝路文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