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二叠世Dictyodora的新发现及其演化古生态学意义
编号:2377 稿件编号:42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2 18:07:57 浏览:70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6:5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5A] 15A、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 [S15A-3] 15A、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3

暂无文件

摘要
西秦岭地区是二叠系-三叠系之交深水相保存较为连续的地区,本文在西秦岭甘南地区上二叠统毛毛隆组识别了丰富的遗迹化石(12属17种)。遗迹网络分析作为新兴的研究方法,侧重于相互连接的遗迹分类群来重建遗迹群落系统,这为研究遗迹群落的行为学和生态学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本文以研究区剖面发现的遗迹化石为数据源,运用遗迹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出毛毛隆组遗迹群落是结构化的,遗迹群落体现了环境驱动的遗迹组合面貌特征:Palaeophycus-Lockeia-Arenicolites-Dictyodora-Planolites-Protovirgularia-Chondrites组合(C1,近源浊流区),Palaeophycus-Lockeia-Arenicolites-Dictyodora-Protovirgularia-Phycodes-Chondrites-Helminthopsis组合(C2,浊流过渡区-浊流远源区),和Palaeophycus-Nereites-Scolicia-Protovirgularia-Helminthopsis组合(C3,远源浊流区)。西秦岭甘南地区上二叠统毛毛隆组的遗迹群落由C1演变至C3的过程,揭示了古环境从近源浊流区至远源浊流区的演变历程。
 
关键字
遗迹网络 深海相 遗迹化石 遗迹组合 古环境
报告人
张立军
河南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张立军 河南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